潮间调解——重构新万金潮间带“唤醒”候鸟栖息地

综合类

学科交叉类

作品编码:LAF011 参赛作者:张艺君 周博雅 石素素 指导老师:焦健 庄新琪 李梦阳

所在学校:北京林业大学 重庆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作品描述

简要描述:

新万金工程位于韩国全罗北道,是一项由中日韩等多国合作的,堪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新万金海堤总长33公里、平均高度36,工程完工后,预计将增加5亿万平米的土地,以解决土地和粮食资源不足的问题。但由于现代化发展粮食产量激增供大于求,现在计划70%作为工业用途或旅游用地,其余的用于农业生产,这里的大部分土地将变成旅游观光区。

新万金围填海工程占用了广大的滩涂湿地,这里曾是韩国乃至整个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上黄渤海一带最为重要的鸻鹬类候鸟的中停地。但在长达十余年的建设过程中,往日充满生机的潮间带,逐渐变为了干燥的盐碱滩和荒草地。景观层面的改变一目了然,而不易观察到的变化却更加触目惊心。随着潮水的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可怕的死亡,2006-2008两年间新万金地区水鸟总数减少十万之巨。

尽管2010年新万金就已宣布竣工,但是目前70%的土地仍处于闲置状态。一边是过剩的土地,一边是迁徙受阻的候鸟,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个项目将以四种prototype作为空间载体,融合修复这片受伤的土地。根据物理实验和算法模拟的结果,在局部打开坝体后,设置一系列缓冲结构,引导滩涂重新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景观的介入不仅仅可以恢复鸟类的栖息地, 也为这片区域重新引进养殖业、旅游业,改善当地的民生,重焕新万金的活力,让鸟类与人类再次和谐共存。

详细描述:

设计背景

新万金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重要的候鸟停留地, 280平方公里的广阔潮间带蕴含着丰富的蛤类螺类沙蚕等生物,每年为近五十万只候鸟提供迁徙路途中充足的食物来源,保障它们长途的迁徙。在新万金停留的候鸟中有15个物种数量达到了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其中有近全球数量50%的勺嘴鹬,以及占全球种群数量36%的小青脚鹬。曾经依赖新万金湿地补充能量的大滨鹬占全球总数的23%,而在新万金坝体闭合后的两年内,大滨鹬的全球种群数量下降了20%。

然而对生态造成如此巨大破坏的新万金,确并没有起到建设前规划时设想的巨大的经济带动作用。1991年,韩国政府为了缓解粮食不足的压力,批准新万金围海造田解决饥饿问题,然而在建设的过程中,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粮食的产能日益增加,粮食不足问题迎刃而解,然而新万金建设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却日渐凸显。斥巨资建造的新万金,在竣工后的十年里都没有达到其预期的发展程度,而在这期间,原本的传统生产模式也遭到破坏,大量的渔民失业,对当地的民生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从卫星图上可见,新万金依旧是存在着大片的闲置土地和未完工的道路建设,宛如一道巨大的伤口横亘在海洋和陆地之间。

设计逻辑

围海大坝的建设对于潮间带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阻隔了海水中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水动力。水动力是海水产生潮位差的基础,而潮位差为底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空间,潮位差越大,底栖生物可生存的范围越大。对于如此大面积的内海来说,恢复水动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局部打开坝体,借助海水的自然之力恢复内海的水动力。

潮位差的恢复会导致近岸地区部分土地被淹没,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的位置将发生改变。因此根据PROCESSING数据模拟海水的潮汐运动,得到岸线受侵蚀的程度。侵蚀程度叠加海岸本身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用地类型,通过GIS计算得到需要设置缓冲区的范围。

设计过程

对于缓冲区的形态,我们试图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选取对于水流的阻碍与通过有不同效率并且具有一定抗压性能的原型进行物理实验,分别是鱼类的鳃弓、细胞的骨架、丝瓜络结构和珊瑚结构。我们3D打印了等比缩放的模型进行流水实验和抗压实验,进行综合维度打分,最后选择珊瑚结构作为缓冲坝的填充结构,细胞结构作为缓冲区域的肌理。

形态的演绎从功能出发,将原型缩放到合适的近人尺度500m-1500m,结合生态修复功能形成鸟类的栖息地,结合游览功能形成滨海景观,结合过滤功能形成生态岛和滚水坝。


推荐意见1:
1)选题有趣,设计问题相对聚焦。
2)前期研究与文档说明较为深入,但对于细节设计与结构模型的分析、研究、展现略显不足。
3)生态性、持续性观念较强。
4)图纸表达与版式较佳。

——2020作品展评审人评语 / 郑昌辉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设计课教师

推荐意见2:
选题包含了新万金填海工程侵蚀潮汐带的基本问题,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和实践意义。前期通过prototype实验和processing水流模拟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和策略。整体方案建立在深入的场地理解的基础上,针对性强,对场地生态、文化价值、景观效果的综合考虑和表现印象深刻,体现了关爱自然和环境的理念。

——2020作品展评审人评语 / 吴 昊 ,瓦地设计 总经理

推荐意见3:
作品立足建设对宏观生态环境的影响,抓住候鸟迁徙中转地的可见和不可见过程,模拟自然演进,寻找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设计不乏理性分析和创造性思维。

——2020作品展评审人评语 / 乔 旭,O&M偶木景观 创始合伙人

报名参赛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

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