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鸟计划——基于室内外景观融合理念的北方居民闲暇生活方式的探索

综合类

景观设计类

作品编码:LAF500 参赛作者:连浩 指导老师:金煜 邓舸

所在学校:沈阳农业大学

作品描述

简要描述:

在东北每年都有许多候鸟老人到海南过冬,但是随着逐渐升高的房价和机票,老年人的候鸟梦越来越难以实现。同时居住在海南的外地老人与当地环境之间也出现了排异现象。 另一方面不仅是老年人,年轻人也有对适宜气候环境的向往。因此如何拉近地理隔阂,让北方人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享受到宜人环境和优美景观是此次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这一问题展开了对北方居民闲暇生活方式的探索,并提出了“留鸟计划”这一概念。

这个概念的实现需要将室内外的景观融合,打造一个承载着居民闲暇活动的室内公园,因此提出了景观、绿色、科普和生活四个目标愿景。在场地规划中,我们根据使用人群的不同将场地划分成了室内公园与外广场。

在外广场设置了三个活动节点,分别是以圆形廊架为中心的中央广场、组合座椅散布而成的休息空间和具有收集雨水、排风等功能的入口广场。室内公园由一条主流线贯穿各个景观节点,利用地形的起伏和空间开合营造成一个节奏变化的空间。七层的建筑为居民提供了餐饮、园艺疗养、儿童活动、阅读、冥想的空间。

建筑、景观、室内三大学科相融合为本案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在营造舒适宜人的气候环境的基础上重新定义理想生活方式,从而赋予北方冬季公共空间新的活力。


详细描述:

●问题分析:

海南省当地人对候鸟老人的态度近几年发生了变化。由于候鸟老人的到来,当地的物价水平和出行费用开始暴涨,社会上针对候鸟老人出现了各种昂贵的养老服务,同时大量涌入的人口也使原来舒适公共空间变得拥挤不堪,而如果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又会面临夏天闲置的问题。候鸟老人们多年来都养成了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与当地年轻人的作息时间不一致,带来很多矛盾。

候鸟老人的迁徙道路越来越困难。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增长,因此越来越多的候鸟老人们被迫留在家乡过冬。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老人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行动不便等原因放弃了去海南过冬的念头。这一现象将逐渐转变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目标愿景:

景观:营造冬季也能观赏到植物的室内景观

绿色:建筑能够自给自足最大化利用能源

科普:热带植物科普

生活:建筑外广场满足周边居民日常活动

●场地分析:

项目基地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天坛园,该场地原先是一处社区公园,周围多为新旧小区,现对其进行改造。占地约1公顷,场地内平整无高差,原有设施铺装陈旧且无古树名木。

●概念衍生:

以来自三亚的珍珠为概念原型,落到北方激起水花,结合植物延伸和人流涌入,生成最终的平面构成。

●空间分析:

场地北侧为主干道,因此将主入口设置在北侧,南侧广场主要为周边居民使用,因此广场的主入口放在了居民区密集的西南角。

功能方面,南侧广场根据功能的需求和人的尺度设置了三个不同大小的空间。

同时在私密场所与公共场所之间穿插了半公共-半私密空间。

●节点设计:

中心广场旨在成为周边居民的公共空间和集会地点, 以圆形廊架为中心的中央广场通过将动线空间和滞留空间一体化,成为各种活动混合的自然空间。

休息空间由四个组合座椅散布而成,组合座椅承担了多种功能,为人们提供了停歇和观赏室内公园的地方。

入口广场由多个塔型构筑物组成,兼有收集雨水,排风等功能,与建筑进行联动。

●首层公园:

室内公园由一条主流线贯穿各个景观节点,利用地形的起伏和空间开合营造成一个节奏变化的空间。

植物配置考虑了由建筑向公园看的视角,因此通过植物的高低,形态,叶色,质感等营造出多层次的丰富的天际线。

公园设置了六个节点:垂直交通的墙面上做了一些绿化,流动的曲线与楼板衔接,像是建筑的蔓延;东南亚风格的园林,通过折桥可以走到亭子里休息;开敞空间,观赏花境结合一些休息座椅;背阴处的一片池塘,在岸边堆叠一些乱石,提供了静谧怡人的临水空间;开敞庭院,引入了自然光,让他看起来更通透;中心的泳池,搭配一些东南亚风格的亭子和座椅,让人联想到海南。

●各层空间:

负1层为附属房间和地下停车场,附属房间主要为员工办公室和控制室、机房等。

2层为餐饮空间,东侧为饮品区,根据观景面的景观效果布置不同形式的座椅。西侧为餐厅,在其中布置许多室内绿植,与室外的郁郁葱葱形成呼应。

3层为园艺疗养,为老年人提供休息疗养的空间。东侧为健身康复器材。西侧为园艺疗养区,成列的种植池与三角座椅形成了看与被看的关系。

4层为农场超市,围绕边缘布置的是特殊设计的装置,上层为蔬菜种植池,成熟的蔬菜则放入下层货架,使人们直观地感受到绿色食品。中间结合低矮乔木布置蔬菜展示台。

5层为儿童活动科普区,主要分为两部分。东侧为水生植物科普和游乐区,符合儿童尺度大小。西侧为一棵树的成长史,通过展示不同年龄段的树木形态来直观地说明不同的特征。

6层为阅读空间,流动的种植草池忽高忽低,让在其中阅读的人们近距离接触自然,仿佛身处森林,抬头便是草地。人流流线也经过精心布置,区分出观景通道和阅读通道。

7层为冥想空间,通过草地+台阶的形式营造出静谧的冥想场所,曲折的边界和匀质的空间形成独特的舒适感。中央的迎客松形态刚健,给人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

●可行性分析:

通过控制温度、光照、二氧化碳、通风、湿度、水循环、土壤材料和土壤灌溉几种环境因素,结合附属设施对室内植物的生长环境和人的舒适度进行控制,让这个项目能够真正实施下去。

●总结:

在以往,北方居民冬季的闲暇生活方式限于气候原因而十分单调,且与自然接触较少。

而通过此次对人居方式的探索,得出了一种全新的可行性高的解决方案。

建筑、景观、室内三大学科相融合为本案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在营造舒适宜人的气候环境的基础上重新定义理想生活方式,从而赋予北方冬季公共空间新的活力。

报名参赛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

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