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共生——重庆市鲁祖庙街区摊贩与街巷景观空间的设计探索

综合类

景观设计类

作品编码:LAF281 参赛作者:谭小花 指导老师:潘召南 刘贺玮

所在学校:四川美术学院

作品描述

简要描述: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此,响应中共十九大的关注民生思想,关注身边的民生生活、社会现状等具体话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尝试从环境设计的专业角度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用更为有效、有宜、有度的设计实践与经验来解决众多民生问题中的一环。

设计旨在为当下处于“寄生”状态的摊贩寻求与城市街巷空间“共生”的新模式,为边缘性群体发声,缓解摊贩与城市发展的矛盾,解决摊贩在城市生存的民生问题,让他们更有尊严地与城市共生。

运用设计智慧优化老社区街巷空间的景观,在老城区推陈出新,创生街巷景观空间,焕发老居民区的生机活力,让鲁祖庙街区与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详细描述:

1.前期考察与分析

(1)人文分析

在调查研究伊始,为了更好地深入到摊贩这个群体的生活环境,就首先进行了人文调查和分析。考虑到了社会人群的多样性,选择了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访谈。在和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群体的社会角色的交谈中,可以从正面和侧面了解到摊贩的存在对于社会发展的优点、缺点和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其次,我还在场地范围内和周边选取了七位典型的摊贩对他们的营业条件进行了分析。通过剖析七个具有代表性的摊贩的个人特性、摊位特征、经营状况来充分了解摊贩的需求、与城市发展的矛盾等。流动摊贩的经营类型多样、形式丰富、根据流动程度,可分为流动经营类和相对固定经营类;按环境影响程度(噪音和垃圾)可分为强环境影响类和若环境影响类;经营内容上可以分为农副产品、水果、工艺品、日常生活用品等售卖的商品销售类,以及物品维修、家政服务、咨询建议(如算命)、宣传揽客等服务供给类。多维度要素交叉衍生出多样化经营形式,如推车设点、挑担兜售等。在充分研究分析了摊贩的综合因素之后,针对摊贩类型划分了三个与城市景观交融的摊贩设计。

再者,我还对场地内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整合了居民消费习惯和周边商贩的数据来作为本次设计合理性和可行性的依据之一。


图1居民消费习惯调查


图2居民消费习惯和商贩统计数据图(作者自绘)


图3典型摊贩人物(作者自绘)

(2)场地分析

对场地周边的地理、交通情况进行了分析,鲁祖庙街区处于渝中区的核心地段,处于新老城区的交接位置,但这样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却没有让鲁祖庙街区成为一个像解放碑CBD一样繁荣的商业地段,反而像一个迟暮的老人,被外界的车水马龙包围,里面的摊贩经济与街巷空间苟延残喘地随着时间流淌着一成不变的混乱肮脏与拥堵。

鲁祖庙街区内建筑密度大、楼层高、建筑立面陈旧寡淡缺乏生机与活力;狭长拥堵的街巷空间摊贩占道严重、出现的大量闲置废弃、未能充分利用的空间、居民活动匮乏、缺乏绿化等情况,都是在后续的设计中要改善的。


图4周边区位要素分析(作者自绘)

2.设计策略推敲

(1)设计策略一:靠壁式货架

在传统的摊贩进行商业活动时,摊贩容易阻碍交通、占用公共空间,造成拥堵混乱的街道秩序。所以想通过设计一种装置,将摊贩的活动空间向垂直方向延伸,节约横向空间,并能满足摊贩、街道更多的功能需求。

此外所占空间小也是该设计的要素之一,在支离破碎的空间场域,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摊贩可以随机选择摆摊地点,而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负面影响。

(2)设计策略二:格子铺

场地内大量的居民区聚集,街道也因为被摊贩所占用而显得冗杂拥堵,根据前期分析可以得出场地内部分规整的区域可以发展为规格稍大的摊贩市集。这些场域在白天可供摊贩进行商业活动,晚上则将场域还给社区居民进行活动;或者在赶集日可供摊贩使用,其余时间提供给居民使用。所以设计要提出一种可方便组装拆卸或收合的摊贩装置。

两个设计策略为了解决摊贩占道、阻碍公共交通、影响城市风貌的问题,自己设计了很多样化的装置,在功能上能够解决以上的问题,联想到活动性较强的建筑脚手架,研究了脚手架搭建的原理,将其原理运用到设计中,简化装置,并加入了大量可以提高街道景观质量的元素,将设计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紧密结合在一起。


图5靠壁式货架样式推敲(作者自绘)


图6格子铺样式推敲(作者自绘)

(3)设计策略三:中央街区

中央区域基本是布满建筑废墟和垃圾的区域,摊贩分布在两边的沿道,场地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对中央街区的定义是“多功能”,在构思的时候尝试把场地内尽可能所需的功能通过一个景观构筑物来容纳。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三个:缓解场地的基础设施需求问题;提升街道空间的景观质量;促进更多元化的人文活动


图7设计策略三分析图(作者自绘)

(4)设计策略四:口袋公园

鲁祖庙街区中遍布商贩区和老居民区,在整个场地中,唯有在鲁祖庙街入口的位置具有绿化,主要的街道、居民居住的区域丝毫没有绿化,更没有景观营造的概念可言。口袋公园的设计是为了关注城市发展过程中,老社区人口集中、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的问题,并关注伶俐关系,重新利用社区小空间焕发居民生活的新活力。

在当前的社区现状中,存在着大量空间废弃、建筑老旧、街巷肮脏拥堵、缺乏绿化生态、邻里生疏的问题,所以根据口袋公园的特性选择了三处区域来进行口袋公园设计,以此来实现老居民区休闲交流、健身娱乐、绿化生态景观、提升邻里感情的功能需求。

口袋公园的设计不仅能缓解繁忙拥挤的都市生活对人造成不良影响的重要场所,也适用于提升老居民区的空间质量,以此促进人们生活的品质。了解场地的特性以后,通过分析各居民楼周边的空地和人文活动来制定了设计方向。提炼了三个位置,进行了明确的设计定位,充分考虑社区的特性,精准选择设计元素,让每个口袋公园既各自富含特色又整体统一地融进老社区中。


图8口袋公园分析图(作者自绘)


图9口袋公园效果图(作者自绘)

3.设计主旨总结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此,本设计从关注民生生活、社会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尝试从环境设计的专业角度为当下处于“寄生”状态的摊贩寻求与街巷空间“共生”的新模式,为边缘性群体发声,缓解摊贩与城市发展的矛盾,解决摊贩在城市生存的民生问题,让他们更有尊严地与城市共生。并通过优化老社区街巷空间的景观,创生街巷景观空间,让鲁祖庙街区与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图10鲁祖庙街区效果图(作者自绘)


图11鲁祖庙街区效果图(作者自绘)


图12鲁祖庙街区效果图(作者自绘)

报名参赛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

右上角"分享"按钮